2019年,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方案中强调“要按照专业领域,建立由若干个立项院校共同组成的新型的协作共同体”。在此背景下,2020年,首批12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9个协作共同体应运而生。首批建设的新能源与环保技术专业领域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简称“共同体”)通过校企、校际协同机制,由培训基地陕西科技大学、第一批8所院校(万象城在线作为牵头院校)、10个深度合作协会、企业或科研院所组成,形成了1+8+10组织结构的1.0版本。2022年吸纳第二批创新团队加入,形成1+10+12组织结构的2.0版本。
共同体探索合作共研、联合攻关、产教融合、资源共享模式,探索校企“双师型”教师队伍共享共建,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共同体建设和发展的模型,即学校和企业产教融合,搭建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和高水平教师培训平台,提升团队教师教学、科研、服务、创新、发展、合作等复合型能力,形成协作共赢的高水平校企命运共同体。
一、搭建共同发展平台,夯实协同创新坚实基础
(一)建章立制,健全组织,规范管理
共同体制定了协作共同体章程,明确了组织机构,设置了共同体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共同体管理委员会。共同体管理委员会行使共同体最高权力,共同体全体会议每年召开2次,研究共同体发展规划和运行机制,定期召开共同体分委员会会议、落实工作计划和总结,就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为规范管理运行,制定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即共同决策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保障机制、创新发展机制,有序推进共同体各项研究高水平、高质量进行。
(二)合作研制建设标准,规范引领团队建设
共同体成员单位作为先行试验田,由陕西科技大学牵头合作研制了《创新团队能力标准》和《创新团队建设标准》课题,构建从党的领导、团队建设规划与保障、团队建设做法与创新、团队建设成效及产出、团队建设特色与推广5个维度的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为创新团队建设指明方向,提供了建设规范,有力促进了各创新团队的高质量建设。目前,共同体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验收试评,首批8个创新团队完成试评工作,撰写自评报告,自评成绩均在85—95分之间。
(三)共建团队宣传平台,展示成果促进发展
共同体2021年开发共同体微信公众号,2022年搭建共同体网站,用于展示各成员单位在团队建设中的新做法、新探索、新成果、新经验,分模块展示团队建设历程和典型成果,并做好日常维护和信息的及时发布,通过交流、学习、参考、应用,不断促进团队建设高质量发展。同时,共同体成员单位充分利用各类渠道宣传创新团队建设经验与成果,共同体多个活动和成效被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推动创新团队建设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二、聚力推进团队建设,创新方法形成示
(一)以研究促改革创新,破解团队建设关键课题
共同体始终把创新作为团队建设核心特征,以研究推动创新,以创新破解难题。为此共同体组织成员单位协同推进创新团队体系化研究主课题、子课题与实践课题研究工作,集中开展开题、中期推进、阶段汇报,不断提升团队成员严谨的科研能力。组建共同体专家智库,为共同体课题、团队建设进行全方位指导和“智”力支持。组织共同体院校参加2021年“研究生科研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讲座培训,补齐职教师资研究水平短板。
(二)高端讲堂伴随全程,专家指导对接建设环节
共同体注重发挥专家指导作用,有计划、按节点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报告,组织培训讲座,进行学术交流,解决建设过程的关键、难点问题。2021年10月,在武汉举行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课程与教材建设论坛。2021年12月,在线上举行“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申报与新形态教材编写技巧专题报告。此外,还邀请了吕景泉教授、徐国胜技能大师、付俊薇教授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和名师做专题报告等,不断提升教师师德师风素养和专业能力,夯实育人水平。
(三)线上线下交流分享,有效提升“三教”改革能力
共同体把交流分享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把交流成效运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各分委员会结合每年工作和专业群建设,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交流分享会活动,如2021年8月,线上进行国家技能大赛、课程思政建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成果分享会;2021年10月,线下进行“岗课赛证”育人模式、书证融通实施交流研讨会;2022年4月,线上进行模块化课程体系搭建、模块化教学实施专题研讨会等。团队成员积极响应,认真归纳总结,乐于分享,形成全国教学团队虚拟教研工作站。
(四)协作共建教学资源,推动优质课程示范共享
共同体成员单位整合资源、协同合作,主持共建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在疫情期为线上线下教学提供可靠支撑。其中天津轻工、酒泉职院等主持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升级改进项目课程50余门,资源数31836条,学习人数达到68791人,重庆电力、郑州电力、湖北水利水电主持的发电厂及电力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课程50门,资源数26266条,学习人数达到128353人。目前,已形成国家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框架和模式,成员单位互学互鉴,全部参与应用推广,目前多门课程纳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五)校企协同举办大赛,国际交流服务“一带一路”
共同体成员单位之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同举办、承办各类新能源类技能大赛。2021年10月,共同体携手伟创晶公司等举办“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大赛—新型碳中和能源管控技术及应用赛项,共同体共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共同体携手高端企业承办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预计在2022年8月举行,促进中外职业教育互融互通。
(六)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党建引领贯穿建设过程
校企共建是创新团队基本要求,党的领导是保证建设方向的始终要求。共同体在创新团队建设中把党建作为促进团队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开展校企合作实践中结合党建工作形成了党建促合作的实践经验。共同体组织成员单位践行“行知行”职教思想,集体赴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开展党建+实践行活动,开展与企业深度交流,对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先后建立4个产学研创培训基地;通过参观红色基地,形成团队文化。受疫情影响,今年团队均在所在省(市)实践,其中万象城在线赴天津圣纳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1个月的下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技术骨干拜师结对,共同研发的AI新能源智联车,将亮相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博览会。
三、协同创新合作共赢,建设成效共绘新篇章
共同体成立一年多以来,通过自身努力,借助外力,形成合作,聚合发展,形成三类标志性成果,分别为国家双高院校建设单位2所,双高专业群建设单位3所,其余均为省(市)级双高院校、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已经开展教学成果奖的省市,均获得21、22年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10所院校教师或学生均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大赛等赛事一、二、三等奖。
此外,在课题研究、校企协同、党建共建、社会服务以及推广应用上均有突破:1.首批创新团队课题、共同体协作课题9项如期进行,进度完成90%,累计发表论文50余篇;2.加大校企协同研发力度,技术项目50余个落地;3.通过多省党建+企业实践行活动,2个团队成为全国高校党建示范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其余团队均为省(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标杆院系”、教学党支部工作室、课程思政团队等;4.践行“双碳”理念,进行东西(天津—酒泉)协作、津冀协作(天津—河北),助力乡村振兴和普职融通,出版科普读物2本;5.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指导20余所全国二批创新团队建设、课题开展和共同体创建等工作;6.归纳做法和成果,先后11次在国家、省(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相关会议上发言分享。
作为牵头单位万象城在线成为共同体连接的核心枢纽,综合实力和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获评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2人,互联网+大赛金奖1项等;唯一一所职教本科院校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荣获“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等骄人成绩。
据介绍,未来,共同体将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建设,将此领域省(市)级创新团队进行梳理,纳入其中并形成1+N+n的3.0版本的组织结构,贯彻落实新职教法中关于如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相关制度和规范,打造德技双馨、高水平、创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体成员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于担当作为,守正创新、增值赋能,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技能型社会的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万象城在线 张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