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
“天津拥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产业的基础优势、科技教育人才的核心优势、港口的‘硬核’优势、城乡空间的资源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工商联副主席、天津荣程祥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对天津发展充满信心,她介绍了企业坚持产业创新融合,打好组合拳的实际举措。荣程坚持“数智化转型绿色低碳高质协同发展”主线,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智云、智运、智造”合一,产教、产研协同联动向先进材料升级,产产协同大力发展“氢+”经济、“车+”经济,产城协同共生构建产业生态圈。张荣华表示,作为天津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要厚植天津发展新优势,结合产业优势积极承接融入。荣程集团举办的“百企融合联合 助力十项行动”集体签约也印证了这点,与上下游合作伙伴近40家单位和企业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团结中同进,在融合中共赢。
“推动面向产业链融合的企业深入合作,高校可以作为可信的第三方,发挥企业扎根天津的粘合剂作用。国家对高校的期待是科技创新,包括教育人才创新三位一体,但校企互动机制还需大力加强和健全。”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王劲松谈了自己对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观点。“现在我们一直在做如何发挥好数据作用的调研,无论政务数据、企业数据,都可以在建设数据过程中推动企业发展,包括数据整合过程,也希望各位代表各位企业家来高校指导交流,也希望我们一起合作。”王劲松满怀诚意向大家发出邀请。
“今年2月,中信集团和天津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市人大代表,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石嘉的发言,让与会人员看到了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力度。“金融行业要积极发挥‘供血功能’,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提供有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在金融以外,设计咨询、上下游供应链、实业对接等提供服务。我们会牢牢把握集团与天津市战略合作的黄金期,将集团更多的资源引入天津,并将协同朋友圈拓展到京冀两地,以协同资源落实京津冀发展战略。”石嘉在话语中满是中央驻津金融机构的担当和对天津的热爱,也引起了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屠清奎的共鸣,“作为建筑业央企,有一定融资能力,会积极把一些电建企业引入到天津,在东疆注册的租赁公司今年已经注资7亿元,明年还会增加。”
“成立7年来,云账户持续稳健发展,得益于天津最优法治营商环境。”市人大代表,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邹永强对天津的营商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介绍道,云账户把发展好企业、发展好新业态,作为落实“十项行动”重要实践,结合实际细化为企业具体行动的30条工作举措。“人大代表中有很多国企民企负责人,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邹永强就更多的国企民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发出呼吁。市人大代表,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天津利达粮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戈立新深表赞同,“农文旅企业可以与相关单位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融合发展。”
“校企、院企、企企合作是势在必行而且也是需要契机的,产教融合,目前是‘教’在主导,教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如何发挥企业的作用、提升企业积极性是需要考虑的。”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党委书记、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亚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生物医药方面京津冀三地的定位明显,北京是源头创新,河北是生产制造,北京的成果可以在天津有很好的转化,我们要充分发挥天津产业优势,牵头推动民营企业间的合作。我们与南开大学、康希诺生物三家合作,推动产学研联合,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了企业‘成果转化中的主导地位,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的定位,如何发挥企业的主导、主体地位,是实践中需要大力探索推进的。”
市人大代表,天津市鸿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鲁涛以企业的发展阐释了校企合作、创新成果转化的成效。他介绍道,企业的快速发展、创新发展,得益于与院校的深度合作。鸿远电气与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合作成立鸿远智慧安全物联研究院,围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展合作。依托天津享誉全国的职业教育资源,鸿远电气持续做强与万象城在线合作打造的实训实操基地,并将加强与相关院校的更多合作,持续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