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重点落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关于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的实施方案”“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创优赋能”等建设任务,持续发挥“双高”建设成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各项教学工作和任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大赛工作、体美劳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一、对应产业人才需求,优化学院专业设置
学院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接天津市“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发挥模具设计与制造、光伏工程技术两个“双高”专业群头雁效应,带动大数据技术市级高水平专业群和4个校级特色专业群建设。为适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财务管理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技能人才需求,成功获批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2个新专业;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等3个专业获批天津市第二批产教融合专业。学院总计开设37个三年制高职专业,5个三二分段专业和1个联合培养技能本科专业。
与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申报获批国家级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
二、教学改革成果初显,课程建设迈进新篇
深入推进“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课程建设,打造“对接岗位、数智融合”的优质核心课程。《餐饮空间设计》等15门课程获批院级在线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等6门课程获批市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获批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数控车铣加工(初级)》《CAD/CAM应用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等8门课程立项市级国际化课程标准;《分类药盒塑料模具设计及制造》《止动牙型套的多工序加工》《现代制造业数智化财务分析》3项作品在2024年天津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三等奖;《集中式光伏电站运行与维护》等8门课程在天津职业院校工程实践项目(EPIP)大赛中获奖。

《机械制造基础》获批国家级在线精品课


天津市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标准8门课立项
三、教材建设分类推进,创新人才培养载体
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对接专业核心岗位技能需求,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工程实践案例等为载体,融合行业“四新”,开发项目化、任务式、模块化、基于实际生产工作过程的新形态教材及数字化教材。2024年学院新出版教材25部,其中新编新形态纸质教材12本,《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UG NX 12.0实例基础教程》《经济数学》4本教材获批天津市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利用》《光伏电站建设与施工技术》《纳税实务与筹划》等13本云教材上线发布。推荐2个选题参与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征集,其中“新时代职业院校数字化教材建设标准与使用监测体系的研究”由天津市教委推荐至教育部。
对天津市职业教育教材教法研究基地提质升级,牵头成立京津冀职业教育教材教法研究基地联盟,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中高本院校、科研机构、出版社、全国新能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等76家单位的300余名代表共同见证了联盟的成立。牵头组织召开教材教法研讨会2次,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100多所兄弟院校1300多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
天津市职业教育教材教法研究基地联盟建设研讨会合影
京津冀职业教育教材教法研究基地联盟合影
四、坚持以赛促教促学,加强专业人才建设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科学完善的选拔机制,构建“院级-局级-省部级-国家-国际”五级培育机制和竞赛体系。学院成功协办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排位赛和冠军总决赛,承办5项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3项“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学院师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得省部级以上112项奖项,其中国家级11项(学生9项、教师2项),省部级101项(学生84项、教师17项);体育竞技获奖9项,金牌2个,银牌3个,铜牌4个;英语类竞赛获得市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其中,2024年10月至11月组织学院13支队伍参加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在争夺赛中获得2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生产单元数字化改造项目获得冠军总决赛冠军,另外组织邀请国外合作院校参赛获得1枚银牌、1枚铜牌。2名教师在第十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职业院校组)获奖,9名学生在第四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等比赛中获奖。与此同时,学院在2024年天津市大学生体育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大学生男子足球比赛取得全国足球总决赛第十四名,天津市第七名;大学生女子篮球取得第三名;大学生女子排球比赛取得第二名;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了2枚金牌、1枚银牌。
冠军总决赛现场图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
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统筹开展“体美劳”工作
(一)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作用,积极开展“花草向阳,共植青春”植树节活动、“‘劳育’见美,‘蔬’满轻工”丰收活动;围绕“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主题,引领学生积极完成“尚德义工,整洁校园”专项系列活动、“共建轻工文明幸福宿舍”宿舍内务整理评比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组织申报天津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万象城在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获批立项,试运行1年;组织申报市教委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其中“万象城在线劳动教育评价改革试点”获批立项,并成功结题;组织申报天津市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基地1项,“非遗技艺传承实践育人基地”,特色线路2项,分别为“智造未来机械魅力发现之旅”“新能源技术发展与实践特色线路”。

万象城在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获批天津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进美育实践育人工作。举办“培根铸魂育新人,奋进五育新征程”校园文化学习活动;2024年“天津技能周”组织了“工艺美术大师非遗技艺展示体验”“《初心》服装走秀”“‘新活力 新风尚’职教优秀成果展”与“珠宝玉石鉴定特色科普讲座”等活动;与天津广播电视台《艺品藏拍》栏目合作举办了“‘探索华夏之瑰宝 民族团结迎国庆’暨《艺品藏拍》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大型实践”活动;在暑假期间开展了文化育人和美育育人系列活动。
强化美育工作统筹推进。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天津渤海轻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指导下,由学院牵头,联合京津冀鲁四省市相关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本科院校、研究机构等上百家单位,共同成立京津冀鲁美育共同体。按照平等互利、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旨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推动美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鲁美育共同体成立大会
暨第一届理事会全体会议
潘德月大师工作室揭牌仪式
(三)厚植体育教育根基,绽放青春活力芳华积极落实每天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开展2024年“阳光体育”活动暨新生杯系列体育竞赛,包括一个大项(团体赛)-田径四项对抗赛,六个小项(个人赛)-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通过一系列体育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责任心,磨练学生体魄和意志,形成良好的崇尚体育的氛围。2024年天津市大学生体育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大学生男子足球比赛取得全国足球总决赛第十四名,天津市第七名;大学生女子篮球取得第三名;大学生女子排球比赛取得第二名;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了2枚金牌1枚银牌。
未来,教务部将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勇挑重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提升教学服务水平。全身心投入职业教育事业中,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而不懈奋斗,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力量。
|